最新动态

12月15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公益承办的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线上举行。来自公益界、学术界、创意界、媒体界、文艺界和企业界的业界大咖精英共襄盛举。盛典期间同时揭晓了2022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年度十大公益项目、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年度十大公益企业等多个奖项,以表彰在乡村振兴变革之年,勇于奉献和担当,助推乡村多元价值实现和高质量发展的个人、项目和机构。其中,桂馨科学课项目荣获“年度十大公益项目”。

本次活动评选历经4个月,由业内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经过多轮评分筛选,最终从790名报名者、80名入围者中遴选出,上百万网友参与了网络投票。

 

延伸阅读: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揭晓十一大公益奖项

 

获此荣誉,离不开各界桂馨之友、项目合作伙伴、志愿者们十四年如一日的持续参与和信任、支持。桂馨工作团队将再接再厉,携手大家为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凤凰网公益频道专访
从一堂科学课开始,培养孩子成为“会思考的人”
来源:凤凰网公益
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亦是儿童科学精神、独立人格和创新思维的形成途径。2009年以来,桂馨科学课公益项目专注儿童科学教育发展。基于专业团队研发和设计,项目针对中西部地区乡村小学科学教育开展支持,致力于推动儿童良好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科学教育的发展。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科学课项目负责人焦怡然表示,“大家一想到科学,就觉得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但桂馨科学课公益项目所关注到的小学科学教育,是想落实到学生所经历的每一节科学课和每场科学活动上,去培养孩子最终成为‘会思考的人’。”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公益:恭喜“桂馨科学课公益项目”荣获“年度十大公益项目”,请您简单谈谈获奖感受?
焦怡然:非常开心能够得到凤凰网行动者联盟“年度十大公益项目”这样一个荣誉。首先,感谢所有评委对桂馨科学课公益项目14年探索之路的肯定。同时,我想这份荣誉也属于中西部地区始终坚守在一线默默努力付出的科学教研员和教师,常年往返于中西部地区提供专业培训和跟进的科学教育专家名师志愿者,真诚关注着儿童科学素养提升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其次,通过这个奖项,能够引发更多社会公众关注到小学科学教育领域,意识到儿童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这个想必是这个项目公益倡导的价值所在。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改革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凤凰网公益:做教育公益的很多,但把科学教育和公益结合的可以说门槛是相对高的和难执行的。您怎么理解科学教育和公益的关系?
焦怡然:首先,大家一想到科学,就觉得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情,就是要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或者关乎到国家的创新力发展等。但桂馨科学课公益项目所关注到的小学科学教育应该不算一个门槛高的事情。我非常认同我们项目专家的一句话“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和儿童科学兴趣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两者归根结底都是要落实到学生所经历的每一节科学课和每场科学活动上,去培养他们最终成为‘会思考的人’。”国外很早就把科学、语言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性学科。我们国家在2017年新课标里也将科学定义为基础性学科。所以,本身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事情;其次,人们之所以觉得把科学教育和公益结合门槛会相对高,我想除了上面所说的大家对“科学”本身有种“高大上”的距离感认知之外,也是由于公众对教育公益的理解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家早期还是会优先关注到中西部地区“有没有学上”、“有没有书读”这样的刚需问题,所以我们的项目早期筹款是比较困难的。但随着乡村义务教育的普惠,硬件设施的不断提升,我们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公众也会开始慢慢关注到“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所以,特别是近两年大家关注度越来越多。最后回归到教育公益与科学教育的结合,我想公益的目的在于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而我们小学科学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直到今天,中西部地区学校教育依然面临着缺乏专业的科学教师,缺少合适的实验器材,缺失能够启发儿童探究的科学活动,这些都是需要公益组织联合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科学家、科学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等共同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桂馨科学夏令营工作团队
凤凰网公益:公益教育人才现状如何?
焦怡然:您说的公益教育人才是不是指教育公益的从业者或者项目工作人员。如果您指的是项目人员,我想说从事教育公益对于我们工作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拿我们的项目而言,需要工作人员对乡村教育实际情况有需求识别能力、对科学教育有基础的认知和判断,再综合两者去寻找到合适资源解决需求问题。这对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度提出了很高要求,但从目前来看我们一方面缺乏这样的综合性人才,一方面现有从业者这方面的能力还需要不断精进。
                                                                       ▲复星·桂馨科学教育专业奖学金颁奖礼在湖南长沙举行
凤凰网公益:桂馨是通过什么具体的形式和方法来培育科学教育人才的?
焦怡然:桂馨科学课公益项目关注小学科学教育,而这部分的教育人才我们觉得主要会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已经在中西部地区工作的一线科学教研员和教师,他们会直接面对学生,决定着科学教育的质量。针对这个群体,我们主要会邀请科学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科学教育名师系统性地设计方案,通过“请进去”方式进行至少为期3年,很多县域长达10年的有目标性的跟进。同时,期间也会邀请这些中西部的科学老师去到东部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开展学习,多则近一个月的跟岗学习。另外,还会举办一些科学夏令营、赛课活动等,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总之,通过系列支持持续关注这部分人的专业成长。而除了这些老师外,第二个群体就是关注即将成为未来老师的科学教育师范生。我们之前的奖学金项目会选择与开设科学教育专业的高校合作,遴选部分有潜力的在读学生,用2-3年时间对他们进行双导师制的集中培训。主要是辅助高校理论学习知识外,真正邀请一些非常有经验的实践导师直接参与授课,解答他们的疑惑,同时提供大量外出实践的机会,强化他们未来从事科学教育的信心和实操能力。

凤凰网公益:我们注意到,围绕着“桂馨科学课公益项目”,其实也形成了类似“教师联盟”这样的小小共同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如何理解它的价值?

焦怡然:“教师自组织联盟”,我们觉得其实是一个区域科学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所生发的一个产物。它的形成代表着区域内有一部分真正对科学教育感兴趣的老师率先自发自觉地组织起来,定期想要开展一些组织内的教研活动,读书会或者外延到设计一些学生层面参与的科技节和夏令营等。发展更成熟的一些教师联盟则可以通过新成员招募、送教下乡等方式不断去扩充成员数量,纳入更多感兴趣的老师加入,实现新老成员的“传帮带”,也更快实现组织成员间的专业提升。所以,教师联盟是实现公益项目“在地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未来需要长期给予关注和支持的重要群体。